仪式作文结尾 第1篇
“叮铃铃,叮铃铃……”,怎么闹钟这么刺耳呀?怎么又到了早上呢?
他好像才刚刚入睡一样,小明把头埋进暖烘烘的被子里,可家里的四个闹钟却不厌其烦地催促着:小猫在咪咪地叫,小狗在汪汪地叫,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它们都在喊小明快快起床。小明愤怒地伸手把四个闹钟拍停了,翻了个身,把头埋进暖和的被子里继续呼呼大睡。“闹钟响了还不起床?快起来!
要迟到了!”老妈吹响了大喇叭。小明慢慢地从被子里钻出来,懒懒地“嗯”了一声。妈妈忍无可忍,毫不留情,伸手把小明拎下床,把衣服扔给小明,小明抱着衣服,还幻想着“避避寒”。小明边发抖,边大喊:“好冷啊!”赶忙拖过枕头,想躲到下面,像一只顾头不顾尾的鸵鸟。唉,起床真难啊!这难熬的冬天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
仪式作文结尾 第2篇
生活需要仪式感。情人节,爸爸会给妈妈送上一束鲜花;六一儿童节,家长们会给孩子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过年啦,晚辈要给长辈拜年拿红包……仪式,让生活那么美好!
我的爸爸很重视仪式。我们生活在南通,爸爸的老家却在青海。爸爸承诺过,每年必须回一次他的老家——青海,陪陪我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给他们洗洗脚,尽尽孝心。因此,妈妈还给爸爸起了一个外号——洗脚哥儿。“子欲养而亲不待,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爸爸回家一次算一次。”爸爸每年都会感慨,所以每次回家,他都必须要完成一个仪式——亲自给爷爷奶奶洗脚,一次都不能省。此刻,我的奶奶证偷偷摸着眼泪,因为她舍不得她的娃娃离开;我的爷爷被爸爸挠痒痒挠得呵呵直笑。
爸爸打来两盆热水,小心翼翼地帮爷爷奶奶脱下袜子,怕把他们弄疼。爷爷奶奶的脚缓缓沉入温热的水中,释放出了一天的劳累。爸爸伸出双手,紧紧地把爷爷那肥厚的脚攥在手心里,揉捏着,用指甲仔细地抠着爷爷爷爷脚上的老茧。爷爷笑了,皱纹拧成了一朵花,显得特别享受和自豪。爸爸一遍又一遍地抠着爷爷的脚,盆里漂浮着一层白花花的老茧。爸爸拿起干毛巾从脚背擦到脚掌,接着一个一个地擦脚趾缝。爸爸偷偷挠了一下爷爷的脚心,爷爷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哈哈大笑,对爸爸说:“你这个娃娃咋还这么调皮呢?”虽然爸爸已经年过四十,但在爷爷心中,他还依然是那个调皮的小屁孩儿。而我如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的奶奶正抹着如钻石一般的眼泪,泪眼婆娑地看着这个离家千里的儿子。从打水,到洗脚、擦脚、穿袜子,这一系列的活儿爸爸干得那么细心,那么专注,那么认真,仿佛正在进行一个十分庄严的仪式。
爸爸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仪式不能省,因为这些仪式会让父母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
弘扬孝道是一种传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仪式。愿这样的仪式代代相传,因为这样的仪式让生活永远美好!
仪式作文结尾 第3篇
对一般人而言,仪式是每年清明庄重的焚香祭拜,是国庆节肃穆的升旗仪式,是毕业典礼时回味悠长的一句祝愿。仪式,因它的举行次数少,参与人数多,富有纪念意义而为人铭记,而在我看来,平凡的生活里也可以每天有仪式,这样的仪式,让生活更美好。
林清玄曾说:”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是菩提心的种子。”有一颗把平凡生活过出仪式感的柔软心,往往是“感知自我之清明”的泉源。德富芦花在茶花飘香的傍晚,听着栗树在风中摇摆的声音,唱一支古老的西行的歌谣,是对晚秋举行的一次送别仪式。村上春树在小酒馆里点一份炸的酥脆的牡蛎,用筷子把壳轻轻剥开,再配上一点点烧酒,是对惬意生活的一场赞美仪式。上海姑娘蔡雅妮推出《一人·食》系列纪录片,片中一人独自享有的精致食物是对孤独之下的自由的一场表彰仪式。仪式,不一定要办得华丽花哨,别具的情趣与慧眼是它的必要条件,它应该是一种情怀,一种生存方式。
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柯一师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于丹说:“文化不应是囚于塔之中的玩赏,它更应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从藏地僧侣转动的经筒,到蒙古人每年举办的那达慕大会;从西伯利亚人举办的驯鹿大赛,到古印度人每天用恒河水净身的习俗,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从星野道夫坚持不懈拍摄极光,到服装设计师马可举办“无用回家”的作品发布仪式;从寿司师傅小野二郎五十余年来天天亲手打造艺术品般的寿司,到张大千在每一张作品上庄严地刻下专属的印章,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职业的热爱与对使命的坚守。本是平淡的事物,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雕琢下,竟也产生了神圣的色泽,这或许就是仪式的神奇力量,它让心境更明澈,让生活更美好。
真正的仪式,应是出于一种虔诚,莫让它沦为形式!某一中学的罗校长逼迫学生下跪祭拜孔子,这样的仪式除了让学生反感,还有别的作用吗?形式主义上的仪式,非但不能让生活更美好,还会成为滋生虚伪功利的温床。
时代在改变,跟上时代步伐的仪式正丰富着人们生活的意义。让一个简单的仪式带我们远离日日奔忙的劳累,沉潜心灵,看到更美的五湖山月。
仪式作文结尾 第4篇
9月16日中国第十届开渔节终于到了。马路上,人啊,车啊,挤得水泄不通,都得听民警的指挥。
开船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见现场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把美丽的石浦渔港筑成一座新的万里长城。别具一格的海军活动码头就是演员们的舞台。翻滚的浪花吧舞台弄得一上一下,晃晃荡荡。
演员们各个精神抖擞,穿着各种不同形式、富有特色的服装,吧舞台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东门锣鼓队,昌国的鱼灯队,来自镇海的龙鼓队,在主持人的报幕中竞相演出。那些戴着斗笠,织着渔网的渔家姑娘则翩翩起舞。还有拿着螺号的渔家汉子吹响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石浦渔港此时此刻成了沸腾的港湾。县长李关定的致词吧节目推向了高潮,在县长的祝福声中渔家汉子扬帆远航……“开船大吉”、“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船帆徐徐升起。渔家姑嫂在前辈渔老大的带领下给渔家汉子送壮行酒,祝他们平平安安,年年有余。
紧接着,市领导一声令下:“开船啦!”礼炮响起,彩色的烟花四散。一艘艘彩旗飘飘的钢制渔轮像威武的将军扬帆远航……那壮观的场面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独领风骚的开船仪式图,给石浦的旅游业带来勃勃生机。
仪式作文结尾 第5篇
考试完了,老师也要跟我们说88了,好舍不得呀!!特别是教了我们4年的蔡老师……
分别仪式开始了,杨老师(我们班的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注视着我们这些与她朝夕相处了2年的学生,马上就要离她而去了,杨老师满怀激动地说:“同学们,虽然我们在一起只有2年,但我们之间都建立了信任与感情,虽然老师打过你们,骂过你们,但,但你们应该都知道,这,这都是为你们好呀!!”说着低下了头默默的哭了一会儿,“同学们,不管你们是好学生、坏学生,老师都爱你们,对你们,我都一视同仁!!!”说完,便呜呜的哭起来。
顿时教室里哭声一片,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好学生是坏学生,都哭了,在外面的家长哭了,在外面的别班同学也哭了,我们好舍不得老师呀!!……
老师,我会记住这个分别仪式,记住您和我们的蔡老师!!!
仪式作文结尾 第6篇
当十八岁那天醒来,我们就以成人的身份向世界问好,从此世界上多了一双双承担责任的肩膀。
那么突兀的,我们终结了18年的风雨行程。与那少年时代作了匆匆的告别。那年幼的我们,终究成为过往。或曾因为未知的恐惧而焦虑,在几分懵懂中黯淡了18年的365个片段的岁月激情,或许因为太多卑微渺茫,曾在日月浮沉的苍茫大地无助得声声呼喊。而现在在时光的磨砺下成就了屹立如松的我们,18岁的青年。
我们知道翻开18岁这一页代表着什么。
并非故作老态的感叹流年似水,不必艳羡那些已逝去的天真烂漫的青涩时光。
我们明白,18岁将是热血和青春浇铸的丰碑。我们所有的目光,都定格在遥远的前方。
18岁,我们将放飞蓝色的信念,用生命的壮丽篇章去讴歌遥远的而充斥光亮的前方。我们是航船,就要载得一舱因航程艰辛而淋漓的汗。不惧怕那翻江倒海的狂风,不惧怕那铺天盖地的恶浪,远航,远航!为驶向远方那信仰的栖息地,永不降落在18岁升起的白帆。
或许,我们并非完全如此壮丽,或许只是青春之歌中的一个简单音符。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或许没有旗帜翻飞的凯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篇章,或许没有流传千古的绝唱;但我们始终有的是一颗赤子之心,与永不放弃的对信念的坚守。那是我们的18岁,即使没有灿烂与繁华也有着永远的竞争,不息的奋斗。
在向那追寻的光亮的路上,或许在某一瞬间弥散了黑暗,或许在那一霎那我们迷失了自己的追寻,遗失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始终相信,黑暗再遥远再漫长,黑暗中始终有那永恒的光亮,属于黎明,属于信仰的光亮。永远不会迷失的是18岁的信仰。18岁,这里,群星璀璨,辉映光芒。
18岁,我们的.生命里自此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当我们破茧成蝶,那些美好已经与自己,他人,国家并驾齐驱。这会是我们青年永恒的定义,深入在我们的每一滴热血里。
我们,不是孤单的个体,我们是中国未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象征。
这是我们的十八岁,拥有火一样的激情,拥有钢一样的坚强。
我们不再需要娇纵宠爱,请严肃认真的对待我们。
在这庄严的时刻,十八岁,我们自豪。亦使所有人因我们而骄傲。
仪式作文结尾 第7篇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着……”响亮的队歌再次唱响了。音乐瞬间把我带回了小学一年级,也是六一儿童节,那时的我正喜滋滋的接受着大哥哥大姐姐为我带红领巾。
而等了六年的我,没能如愿的给低年级小弟弟小妹妹带红领巾了,今年我要举队旗!星期一,我们穿着校服,进行过庄严的升旗仪式后开始了新一届的入队仪式。主持人用着甜美的声音宣布了开始,听着主持人滔滔不绝的讲话,我竟有点入迷,直到张彦青喊声“原地踏步走……”才把我“拽”回了显示。我露出自信的微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起来,看见一年级的学弟学妹敬着对了紧紧地盯着我时,我竟有点小紧张呢!但是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队旗,我便立即调整好自己,走向终点!
接下来的退旗,授红领巾等仪式都很成功!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希望学弟学妹们,加油!
仪式作文结尾 第8篇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然而,现实生活中那些为满足虚荣心而“做”给别人看的“伪精致”的行为所体现的仪式感比比皆是。不妨问问自己,生活还需要仪式感吗?
诚然,古人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及笈礼,修禊事时焚香沐浴等等仪式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而到了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会精致地打扮一番后去图书馆,随手用手机拍下某本文艺风书籍的封面或其他,然后再上传到社交平台上获取那一瞬间的虚荣感。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注重于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却忘记了仪式背后行动。
仪式感与行动密不可分。精神上我们要庄重敬畏生活,不张扬不轻率,静下心,将有形化无形,不需要任何仪式,也能使想法免于空想,口号免于做作。
真正的努力,都是直行不犹豫,朝着目标前进,不需要做给任何人看。
跑步健身不是朋友圈中身着运动服在塑胶跑道上的摆拍,而是真正于晨雾寒风中感受到的血液的沸腾,心脏强有力的跳动,是每一滴汗水的畅快。同样的,学习不是考试失利后喊出“下次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口号,而是用喊口号立flag的时间来反省纠错,埋头理好每一条思路,笔下不是一行行无谓的鸡汤,也不是为施行的计划表,而是一声不响,抄完错题做好总结立好目标的清晰字迹。
总之,学习不需要仪式感,但它又确实需要庄严的态度,也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张爱玲在每次写作前都会先焚香沐浴,然后再开始创作。表面上她在追求一种写作的仪式感,其实,倒不如说,是在追求沐浴后宽松、心情舒畅而灵感乍现的那刻。张爱玲的“仪式感”更多在于对写作的热爱尊重。
仪式感,其实并不是精致体面的生活,更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它让你随时对生活敬畏、庄重。敬畏每样存在的事物,庄重对待每次选择。
生活不需要现代式仪式感。
仪式作文结尾 第9篇
今天学校举行了“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仪式开始了,尤其是我们一年级的同学更是欣喜若狂,为什么!因为我们要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终于到系红领巾的时候了,我的步伐加快了,当时领到那一条崭新的红领巾时,我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条旧的红领巾,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我想:这可能就是老队员与新队员的不同吧!
我来到了一个小女孩的面前,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开始系红领巾,我系得十分认真,小女孩“咯咯”笑个不停,经过五分钟的“_”,我终于把红领巾系得十全十美了。
仪式作文结尾 第10篇
_仪式_,这个庄严而郑重的词语,似乎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伴随我们一生。有的人认为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今天,仪式该被除去;但在我看来,仪式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仪式。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速度并不能成为我们除去仪式的原因。难道我们忙得连满怀思念之情祭拜祖先,享受_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的时间都没有了吗?难道我们忙得不再需要婚丧嫁娶的仪式,失去了一个亲朋好友同堂祝贺的机会?难道我们忙得无法举行毕业典礼,高考结束后就拍一拍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分别……
仪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某事的重视,想要赋予这件事重要的意义。祭拜祖先的仪式,是通过特定程序表达我们对祖先的追思。清明节放假,目的不在于给人们三天外出旅游而仅在网上送束鲜花就完成祭拜,而在于给人们时间完成祭拜祖先的’仪式。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是一种仪式;诺贝尔奖的颁发是一种仪式;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人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句话都是仪式,是人们借此表达重视的手段。试想一下,若没有仪式,人们不再举行婚丧嫁娶典礼,人不再举办毕业仪式,那么我们将失去体现它们重要性的方式和手段。
仪式体现的不仅是对某事的重视以及赋予其重要意义,还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桥梁,连接东方和西方的纽带。祭拜祖先的仪式往往由先代祖先传下,一辈一辈流传至今,我们进行这种仪式,不正是一种继承吗?我们总说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如果我们连仪式都要去除,那么我们将失去连接传统和现代的纽带。如果我们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丢掉仪式,那么我们的心灵缺少的或许是连接他人、社会以及过去的纽带,我们或许会成为没有_根_的人。
是的,我们需要仪式。就如村上春树所说:_我想,我还是需要心的,无论它有时多么黑暗,多么沉重;但它还是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曼舞,自由飞翔。_我想,我们是需要仪式的,无论它有时多么繁琐,多么复杂,但它还是连接现代与传统的纽带,可以让我们怀念过去,展望未来,世代相传。
仪式作文结尾 第11篇
新年的钟声将至,浓厚的年味遍布大地。大街小巷都拥挤着,到处是孩子活泼调皮的笑声。陈年的春联被精心清理,那些印制的春联有些还是新的,可新年的祝福再次被张贴,个个看起来那么无可挑剔。若想感受时光的流逝,那得去街头请老人执笔当场题写。各家都备上红纸,在他的铺前排起长队。每一笔精益求精,每一笔或俏皮或苍劲,这才是生活的态度。贴上墨迹未干的春联,新年的第一项仪式完成了。
过年再少不了的,北方当数蒸面食,包子、烧买、馒头、切糕……一笼又一笼的竞相出锅,家里长辈们忙得热火朝天,满屋子都是翻滚着的热气,年味荡漾。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小孩奔跑的声音,哗哗的流水声音,铿锵有力的手起刀落的声音,合奏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年声虽已遍布,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似乎远离喧嚣。我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地球的另一边,没有热闹的鞭炮声,没有家里精心烹饪的佳肴,没有一副副喜庆吉祥的春联,唯一慰藉就是亲人的牵挂。家宴上,妈妈与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被传到每一个家人的手上,一人一句问候,飞越了大洋,浓厚的亲情,一分不少的到达了爸爸的心上,此时,每个人的心头都暖暖的。
新年的最后一项仪式,我和妈妈来到了养老院,带了些饺子皮和馅,老人们都围坐着看电视。也许有的已听不清声音了,眼也花了,但一双双亲切的手拉在一起就好像拉起了整个世界。这些老人表现得极为坚强,表面若无其是,但心中谁不想儿女成群围在膝下,就像他们刚为人父母时孩子们对他们的崇拜和爱戴。
当秒针滴答到12时,整个中国屏气静听,听那清脆的一声“新年快乐”!霎时,烟龙四起,震震轰鸣声与我们心中对新年的期望交织在一处。
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被世界温柔相待。
仪式作文结尾 第12篇
生活之中,仪式如影随形。上至拜祭祖先,下到赠物留言,处处可见仪式的魅力。也许只是简单而稳定的流程,但却饱含永恒的意蕴。在这永恒的意蕴里我品味生命的绵长,心境的安宁与人生的厚度。
仪式是生活最好的载体。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仪式。清明时节,我们相伴踏青扫墓;新年之际,我们合家欢聚一堂;八月中秋,我们遥望明月,寄托相思;九九重阳,我们头插茱萸,登高远足。随着这些仪式,伴着这些流程,一路走来,心中滋生出绵长的幸福。这是仪式的味道,纯粹,厚重,亦温暖。不要觉得它们单调枯燥,缺乏时代生机,放眼观之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是高速的网络,多变的流行,还剩多少生活的安定与从容?也许,这些稳定而永恒的仪式将会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最后的一点心灵的自由,冲开纷繁物象。所以,莫要淡忘这些仪式。在烟火人间,给它一抹亮色,存于一角。
仪式,是从过往流传下来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仪式的妙处,让人觉悟内心的情怀。古人离别赠柳,踏雪寻梅,无一不是在仪式之中亲近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拨动内心深处的淡然心弦。我们的心灵是可以穿越重重仪式去成长的,它停留在元宵街市的花灯庙会中,浸没在端午门前的艾草的芳香与雄黄酒的浓郁之中,张扬在腊月寒冬里的喜庆春联的字字句句。仪式嵌入生活,心灵趋于平缓而幸福,这是心灵在稳定仪式中的一种安顿,是人在匆匆流光中的一种自持。生活原本就该是一种单纯的愿望,在所有仪式背后,藏着的是一颗颗被红尘洗涤得分外明净而安宁的心灵。
仪式,在这个犹显纷乱复杂的世界,为我们指明追求的方向。人生不受外界的困扰,多一份安于内心的执着。毕淑敏在《目光》中说:_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_这仿佛是在提醒着,稳定的仪式饱含多少人的幸福与念想。小小的笔记本上的一行字,多年未见的故人的一次亲切握手,甚至千里之外的亲人寄来的一封家书。不含片语,却动人无比。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无法割舍的仪式,里面有多少情思婉转,又有多少意味深长的独白,在相互叠加筑成人生的高度。
喜欢仪式,它的不轻易改变,它的稳定平淡,深藏意蕴。也许仪式最平凡,然而却令人向往,甚至肃然起敬。因为它彰显了一种世俗的安稳,这是人间最踏实的温暖和最朴素的真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5277906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网址:https://www.okquarterhorses.com/wenxue/25417.html